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(yè)儀器網 > 行業(yè)動態(tài) >農田小水利現狀掃描
農田小水利現狀掃描
來源: 網絡 類別:行業(yè)動態(tài) 更新時間:2011-03-08 閱讀次
核心提示
2011年中央“一號文件” 將農田水利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要求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%用于農田水利建設,水利可謂迎來了春天。作為農業(yè)大省的河南,“十二五”期間水利投入將達到1497億元。農田水利在抗旱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,河南的小水利現狀如何?在去冬今春的抗旱中,農田小水利是否發(fā)揮了應有的作用。春節(jié)后,本報記者走訪田間地頭,對小水利做了一次深度“掃描”。
大旱凸顯“小農水”薄弱
據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監(jiān)測,2010年9月27日至2011年2月9日,全省除山區(qū)外,136天無有效降水,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951年有統(tǒng)計資料以來最少,降水量偏少頻率超過百年一遇。在歷經2009年“50年一遇”的大旱之后,作為產糧大省的河南再次與干旱不期而遇。
全省上下總動員,一場抗旱保苗的戰(zhàn)役迅速打響。在中牟、原陽、尉氏、豫南等地,記者看到一望無際的田野里,忙碌澆麥的人們隨處可見。
在全省上下努力下,我省抗旱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計抗旱澆麥9740多萬畝次。2月25日至28日全省普降雨雪,平均降水23毫米,全省大部分地區(qū)旱情已基本解除。3月2日,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解除III級抗旱應急響應。
盡管旱情緩解,但也再次凸顯了農田水利建設薄弱的現狀。
2月3日,農歷大年初一凌晨5點,尉氏縣大馬鄉(xiāng)周家村村民周根全就匆忙往村里的機井趕,“本想著過年沒人澆地,結果還是沒人家來得早”。他說:“由于村里機井很少,誰先澆、誰后澆就看誰先占著機井,為此發(fā)生口角甚至爭斗的事并不鮮見!
“有水無肥一半谷,有肥無水望天哭”。2月20日下午,在汝南縣常興鄉(xiāng)任橋村,記者看到村民祁金星的幾畝麥苗已經完全枯黃,麥苗的根須也已萎縮。這幾天,他正尋思著將這塊地改種花生,“就是種花生,也得有水啊,只能等下雨!”
據了解,任橋村1320人共有耕地3046畝。村民王長河說:“村里沒有機井,多年來都是‘望天收’!痹谠摯迥弦皇致房谶叄浾呖吹揭豢趶U棄的機井。正好路過的一位村民說:“這口井是前些年打的,沒怎么用就廢了。”
汝南縣常興鄉(xiāng)屬于薄山水庫灌區(qū),因此境內溝渠(土渠)縱橫交錯。記者在該鄉(xiāng)任橋村看到,用來灌溉的溝渠隨意被挖開的豁口隨處可見,溝渠內是枯黃的雜草和隆起的淤泥,橋、涵、閘等渠道設施也破敗不堪。村民王長河說:“由于多年沒有清淤,一到放水的季節(jié),田地里都是明晃晃的水,根本排不出去。”
從汝南梁祝鎮(zhèn)經和孝鎮(zhèn)再到常興鄉(xiāng)一路走來,麥田旱情嚴重,但麥田里抗旱的群眾卻很鮮見,在任橋村及鄰近的黃湯村大片麥田里,記者也沒有見到澆水的群眾。“要是有水,誰能看著麥苗旱死?多少還能打點口糧!”一位在地頭哄著孫子玩耍的老人無奈地說。
財政部官員日前公開表示,目前全國18億多畝耕地中,55%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飯,大型灌區(qū)骨干工程損壞率接近40%,中小型灌區(qū)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%左右,到達農田的末端渠系更是老化失修嚴重,效益衰減。
據了解,河南有效灌溉面積已從建國初期的647萬畝增加到7484萬畝。但據日前發(fā)布的《河南省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實施方案》顯示,目前全省仍有近3000畝麥田缺乏水源或灌溉條件。
“小農水”之困
談起農田水利建設,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投入嚴重不足。
有關數據顯示,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國家對水利投入占全國基本建設投資比例為6.7%,1980—2007年下降到2.84%。
2011年2月1日,河南水利廳發(fā)布了《關于全省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(專項縣)項目工程進度情況的通報》。通報說:“全省2010年度在建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(專項縣)建設項目共66個,下達投資計劃9.3億元,截至2011年1月30日,共完成投資4.0億元,占計劃的43%!币荒赀^去了,被列入規(guī)劃的25個縣(市、區(qū))“工程沒有任何進展”。一位地方官員說:“原因就是地方沒有資金進行配套!
我國歷來有利用農閑興修水利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有著“農民的事農民辦”的典型特征。農民王紅亮對當年集體勞動的熱鬧場面記憶猶新:“全村青壯勞力一塊出工,清溝渠、修路面,大家干得熱火朝天。”
據中國老年科協(xié)農田水利專題調研組2009年發(fā)表的報告顯示,幾十年來,我國以農民勞動積累為主,建成了8萬多座水庫、50多萬處機電抽水泵站、460萬眼機電井以及2000多萬個塘壩、涵閘、旱井、水窖和溝渠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,累計完成土石方達數千億立方米。
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說,1989年至2000 年,全國平均每年投入勞動積累工72.2 億個工日,如果以每個工日30 元計,則農民每年對水利投入的積累達2166 億元, 如此推算,1989年至2000年農民對水利投入累計達25992億元。
2004年,隨著農業(yè)稅取消,曾經對農田水利建設發(fā)揮巨大作用的“兩工”制度(義務工和積累工)也隨之退出歷史舞臺,并由此形成對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的巨大“虧空”。
根據水利部有關資料顯示,農村稅費改革后,全國平均每年減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工投勞約75億個工日。河南省水利廳周月紅說,河南省2004年全面取消“兩工”以前,每年“兩工”投入折合資金30億至40億元,這項虧空有待彌補。
不可否認,國家每年都對水利建設進行了較大的投入,但絕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治理大江大河的骨干工程,而農田水利建設卻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。據水利部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1980年至2008年,農田水利投入占水利基本建設的比重平均為6%。其原因則在于大型骨干工程立竿見影,而農田水利建設在政績的體現上卻較為隱性。
這種現象在農田水利建設上同樣存在。汝南縣三里店鄉(xiāng)熊灣村孔莊村村民孔耀威說:“我們村沒人澆麥,這么多年全村600畝地就一口井,很麻煩!庇浾呔痛讼虍數匾晃还賳T詢問緣由,該官員坦言:“農田水利建設確實存在一些表面文章!
“小農水”將迎來春天
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/10,小麥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/4;2010年,河南糧食連續(xù)5年超千億斤,其中水利功不可沒。
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,河南水利總投入為339億元,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7559萬畝,占耕地總面積的70%。
2月15日,在中牟的大孟、姚家、黃店、三官廟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記者奇怪這里麥苗青青,墑情良好。中牟縣水務局副局長朱大林解釋說:“我們縣里的麥田在越冬前就已經澆過一遍了!边@得益于該縣長期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和作為。據了解,中牟縣是全省唯一連續(xù)20年榮獲“紅旗渠精神杯”的水利建設先進縣。近年來,該縣積極爭取項目,大力實施末級渠系和機井升級配套改造工程,徹底打通農田灌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該縣水務局負責人自豪地說:“雖有大旱,沒有成災。”
2011年中央“一號文件”將水利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,并要求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%用于農田水利建設;而據2010年國土資源部發(fā)布的土地出讓金數據,這個10%,應該在2700億元。
2011年1月21日,河南省委、省政府頒布《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(fā)展的實施意見》;2月11日,從河南水利會議上傳出消息: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省水利規(guī)劃投資將達到1497億元。
利好消息頻傳,農田水利曙光初現,但仍有很多制約因素需要盡快消除。
2005年,政府出臺了《關于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》,旨在解決新形勢下的農田水利問題。其中確立的“民辦公助”、“以獎代補”及“一事一議”等原則沿用至今。但從實踐看,效果并不明顯。
農村取消義務工后,動員群眾“投勞投資”參與農田水利建設顯得有點艱難。目前農村青壯勞力常年外出打工是一種普遍現象,傳統(tǒng)的“投勞”基本不現實。通過“一事一議”籌措資金既有操作上的困難,也有資金上的限制,到最后往往“不了了之”。確山縣新安店鎮(zhèn)一干部告訴記者:“現在讓老百姓出一分錢都很難,更何況家里常年找不到人。”
水利是農業(yè)的命脈,“中原熟,天下足!彪S著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氣候變化帶來的旱澇災害似乎已成常態(tài)。而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(tǒng)工程,如何構建資金投入、管理維護的長效機制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。
2011年中央“一號文件” 將農田水利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要求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%用于農田水利建設,水利可謂迎來了春天。作為農業(yè)大省的河南,“十二五”期間水利投入將達到1497億元。農田水利在抗旱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,河南的小水利現狀如何?在去冬今春的抗旱中,農田小水利是否發(fā)揮了應有的作用。春節(jié)后,本報記者走訪田間地頭,對小水利做了一次深度“掃描”。
大旱凸顯“小農水”薄弱
據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監(jiān)測,2010年9月27日至2011年2月9日,全省除山區(qū)外,136天無有效降水,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951年有統(tǒng)計資料以來最少,降水量偏少頻率超過百年一遇。在歷經2009年“50年一遇”的大旱之后,作為產糧大省的河南再次與干旱不期而遇。
全省上下總動員,一場抗旱保苗的戰(zhàn)役迅速打響。在中牟、原陽、尉氏、豫南等地,記者看到一望無際的田野里,忙碌澆麥的人們隨處可見。
在全省上下努力下,我省抗旱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計抗旱澆麥9740多萬畝次。2月25日至28日全省普降雨雪,平均降水23毫米,全省大部分地區(qū)旱情已基本解除。3月2日,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解除III級抗旱應急響應。
盡管旱情緩解,但也再次凸顯了農田水利建設薄弱的現狀。
2月3日,農歷大年初一凌晨5點,尉氏縣大馬鄉(xiāng)周家村村民周根全就匆忙往村里的機井趕,“本想著過年沒人澆地,結果還是沒人家來得早”。他說:“由于村里機井很少,誰先澆、誰后澆就看誰先占著機井,為此發(fā)生口角甚至爭斗的事并不鮮見!
“有水無肥一半谷,有肥無水望天哭”。2月20日下午,在汝南縣常興鄉(xiāng)任橋村,記者看到村民祁金星的幾畝麥苗已經完全枯黃,麥苗的根須也已萎縮。這幾天,他正尋思著將這塊地改種花生,“就是種花生,也得有水啊,只能等下雨!”
據了解,任橋村1320人共有耕地3046畝。村民王長河說:“村里沒有機井,多年來都是‘望天收’!痹谠摯迥弦皇致房谶叄浾呖吹揭豢趶U棄的機井。正好路過的一位村民說:“這口井是前些年打的,沒怎么用就廢了。”
汝南縣常興鄉(xiāng)屬于薄山水庫灌區(qū),因此境內溝渠(土渠)縱橫交錯。記者在該鄉(xiāng)任橋村看到,用來灌溉的溝渠隨意被挖開的豁口隨處可見,溝渠內是枯黃的雜草和隆起的淤泥,橋、涵、閘等渠道設施也破敗不堪。村民王長河說:“由于多年沒有清淤,一到放水的季節(jié),田地里都是明晃晃的水,根本排不出去。”
從汝南梁祝鎮(zhèn)經和孝鎮(zhèn)再到常興鄉(xiāng)一路走來,麥田旱情嚴重,但麥田里抗旱的群眾卻很鮮見,在任橋村及鄰近的黃湯村大片麥田里,記者也沒有見到澆水的群眾。“要是有水,誰能看著麥苗旱死?多少還能打點口糧!”一位在地頭哄著孫子玩耍的老人無奈地說。
財政部官員日前公開表示,目前全國18億多畝耕地中,55%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飯,大型灌區(qū)骨干工程損壞率接近40%,中小型灌區(qū)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%左右,到達農田的末端渠系更是老化失修嚴重,效益衰減。
據了解,河南有效灌溉面積已從建國初期的647萬畝增加到7484萬畝。但據日前發(fā)布的《河南省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實施方案》顯示,目前全省仍有近3000畝麥田缺乏水源或灌溉條件。
“小農水”之困
談起農田水利建設,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投入嚴重不足。
有關數據顯示,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國家對水利投入占全國基本建設投資比例為6.7%,1980—2007年下降到2.84%。
2011年2月1日,河南水利廳發(fā)布了《關于全省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(專項縣)項目工程進度情況的通報》。通報說:“全省2010年度在建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(專項縣)建設項目共66個,下達投資計劃9.3億元,截至2011年1月30日,共完成投資4.0億元,占計劃的43%!币荒赀^去了,被列入規(guī)劃的25個縣(市、區(qū))“工程沒有任何進展”。一位地方官員說:“原因就是地方沒有資金進行配套!
我國歷來有利用農閑興修水利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有著“農民的事農民辦”的典型特征。農民王紅亮對當年集體勞動的熱鬧場面記憶猶新:“全村青壯勞力一塊出工,清溝渠、修路面,大家干得熱火朝天。”
據中國老年科協(xié)農田水利專題調研組2009年發(fā)表的報告顯示,幾十年來,我國以農民勞動積累為主,建成了8萬多座水庫、50多萬處機電抽水泵站、460萬眼機電井以及2000多萬個塘壩、涵閘、旱井、水窖和溝渠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,累計完成土石方達數千億立方米。
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說,1989年至2000 年,全國平均每年投入勞動積累工72.2 億個工日,如果以每個工日30 元計,則農民每年對水利投入的積累達2166 億元, 如此推算,1989年至2000年農民對水利投入累計達25992億元。
2004年,隨著農業(yè)稅取消,曾經對農田水利建設發(fā)揮巨大作用的“兩工”制度(義務工和積累工)也隨之退出歷史舞臺,并由此形成對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的巨大“虧空”。
根據水利部有關資料顯示,農村稅費改革后,全國平均每年減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工投勞約75億個工日。河南省水利廳周月紅說,河南省2004年全面取消“兩工”以前,每年“兩工”投入折合資金30億至40億元,這項虧空有待彌補。
不可否認,國家每年都對水利建設進行了較大的投入,但絕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治理大江大河的骨干工程,而農田水利建設卻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。據水利部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1980年至2008年,農田水利投入占水利基本建設的比重平均為6%。其原因則在于大型骨干工程立竿見影,而農田水利建設在政績的體現上卻較為隱性。
這種現象在農田水利建設上同樣存在。汝南縣三里店鄉(xiāng)熊灣村孔莊村村民孔耀威說:“我們村沒人澆麥,這么多年全村600畝地就一口井,很麻煩!庇浾呔痛讼虍數匾晃还賳T詢問緣由,該官員坦言:“農田水利建設確實存在一些表面文章!
“小農水”將迎來春天
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/10,小麥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/4;2010年,河南糧食連續(xù)5年超千億斤,其中水利功不可沒。
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,河南水利總投入為339億元,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7559萬畝,占耕地總面積的70%。
2月15日,在中牟的大孟、姚家、黃店、三官廟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記者奇怪這里麥苗青青,墑情良好。中牟縣水務局副局長朱大林解釋說:“我們縣里的麥田在越冬前就已經澆過一遍了!边@得益于該縣長期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和作為。據了解,中牟縣是全省唯一連續(xù)20年榮獲“紅旗渠精神杯”的水利建設先進縣。近年來,該縣積極爭取項目,大力實施末級渠系和機井升級配套改造工程,徹底打通農田灌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該縣水務局負責人自豪地說:“雖有大旱,沒有成災。”
2011年中央“一號文件”將水利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,并要求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%用于農田水利建設;而據2010年國土資源部發(fā)布的土地出讓金數據,這個10%,應該在2700億元。
2011年1月21日,河南省委、省政府頒布《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(fā)展的實施意見》;2月11日,從河南水利會議上傳出消息: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省水利規(guī)劃投資將達到1497億元。
利好消息頻傳,農田水利曙光初現,但仍有很多制約因素需要盡快消除。
2005年,政府出臺了《關于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》,旨在解決新形勢下的農田水利問題。其中確立的“民辦公助”、“以獎代補”及“一事一議”等原則沿用至今。但從實踐看,效果并不明顯。
農村取消義務工后,動員群眾“投勞投資”參與農田水利建設顯得有點艱難。目前農村青壯勞力常年外出打工是一種普遍現象,傳統(tǒng)的“投勞”基本不現實。通過“一事一議”籌措資金既有操作上的困難,也有資金上的限制,到最后往往“不了了之”。確山縣新安店鎮(zhèn)一干部告訴記者:“現在讓老百姓出一分錢都很難,更何況家里常年找不到人。”
水利是農業(yè)的命脈,“中原熟,天下足!彪S著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氣候變化帶來的旱澇災害似乎已成常態(tài)。而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(tǒng)工程,如何構建資金投入、管理維護的長效機制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。
- 【中國農業(yè)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推薦儀器
最近更新儀器
相關行業(yè)動態(tài)